從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科技裝備部獲悉,由北京凱瑞英科技有限公司和清華大學聯合研發的3000噸/年鹽酸羥胺催化法連續生產技術,上周通過石化聯合會組織的科技成果鑒定。該技術的成功開發,標志著我國在羥脲-磺胺類醫藥產業鏈上取得了重大進步,整體達到國際先進水平。
鹽酸羥胺是一種重要的有機化學品,主要用作還原劑和顯像劑,有機合成中用于制備肟,也用作合成抗癌藥、磺胺藥和農藥的原料。
據了解,催化法連續生產技術開發了鹽酸羥胺合成新型復合酸催化劑,實現了催化法連續生產鹽酸羥胺。相比傳統工藝,新工藝反應時間由48小時縮短至2小時、產品收率由70%提高至95%以上,產品純度超過99.0%,達到優級品水平。開發了混酸連續精餾分離工藝,實現了廢酸液資源化利用并降低綜合能耗60%,屬于清潔生產工藝。
據介紹,傳統鹽酸羥胺生產技術具有產量低、生產操作環境惡劣、反應能耗高、污水產量大等弊端。該項目采用自主研發的新型催化劑和連續催化合成鹽酸羥胺新工藝,填補了國內硝基甲烷路徑連續化生產技術空白,反應時間大為縮短,同時還提高了產品收率,優化了生產操作環境。
鹽酸羥胺實現催化法連續生產這一技術的重大突破,為醫藥產業鏈帶來了很大的便利,縮短了生產時間提高了效率,節約了資源,帶來了經濟環保雙重效益。